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闽江河口区水体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刘四光 张乐蒙 黄智伟 陈岚 王键 陈凯
渔业研究    2022, 44 (5): 426-443.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5.002
摘要117)      PDF (5287KB)(129)    收藏
2018年11月(旱季)和2019年9月(雨季)在闽江河口区域24个站位采集表层水,以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为检测手段分析表层水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含量,探讨抗生物类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商值法评价其可能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1)闽江河口区域共检出5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硝基咪唑类)17种抗生素,总量变化范围为26.31~155.39 ng/L。2) 闽江河口上游、北港和南港水体中抗生素总量变化不大,河口下游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抗生素检出种类及含量表现为旱季显著高于雨季。3) 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在旱季,磺胺甲恶唑具有高生态风险,红霉素和林可霉素具有中等生态风险;在雨季,仅红霉素具有中等生态风险。混合风险商(MHQ)结果显示,闽江河口区大部分站位处于生态风险阈值,需要进一步关注并加强管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福建省南部近海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黄昆 傅婷婷 黄智伟 陈凯
渔业研究    2022, 44 (4): 312-323.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4.002
摘要194)      PDF (3707KB)(129)    收藏
根据2018年8月在福建省南部近海12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以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等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为福建省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研究海区大型底栖动物共出现11门126种,其中环节动物种类最多,其次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优势种类主要有丝鳃稚齿虫( Prionospio malmgreni)、梯额虫( Scalibregma inflatum)和双鳃内卷齿蚕( Aglaophamus dibranchis)。各站位密度和生物量分布不均匀,平均值分别为(374±322)ind/m2和(12.97±23.16)g/m2。均匀度、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与pH、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总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丰富度与pH、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总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密度与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pH、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以大致分为4个群落;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厦门湾13种水产动物中有机氯及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张乐蒙 吴昊 刘四光 陈岚 王键 黄智伟 黄昆 林君卓 杜庆红 陈凯 傅婷婷
渔业研究    2022, 44 (2): 124-136.   DOI: 10.14012/j.cnki.fjsc.2022.02.003
摘要145)      PDF (3829KB)(210)    收藏
本文以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GC-MS/MS)为检测手段,对不同季节厦门湾海域捕获的13种水产动物肌肉组织中有机氯及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不同评价模型对人类及中华白海豚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厦门湾海域13种水产动物肌肉组织中ΣHCH、ΣDDT和ΣPC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ND~1.12 μg·kg -1、0.10~74.94 μg·kg -1、ND~0.72 μg·kg -1,DDTs为主要污染物。2)按种类比较,中华海鲶和斑鰶受到的污染较严重;按捕获区域比较,九龙江口及厦门西港海域捕获的样品受污染较严重,且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变化。3)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水产动物体内DDTs来源主要为历史残留,PCBs主要来源于水泥煅烧、废弃物燃烧等与热相关的过程。4)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厦门湾水产动物体内DDTs的残留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致癌风险,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厦门湾海域水产品食用安全的监管,降低DDTs污染造成的风险;由于中华白海豚的进食方式与人类不同,导致中华白海豚的风险评价结果可能偏低,相关评价数据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厦门湾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黄昆 陈岚 傅婷婷 黄智伟 陈凯
   2019, 41 (4): 293-301.  
摘要180)      PDF (2917KB)(547)    收藏
为研究厦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状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2年8月对厦门湾海域大型底栖生物进行调查采样,对各站位种类数、多样性指数H’、 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和多变量AZTI海洋生物指数M-AMBI进行计算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计算各指数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大型底栖动物共出现8门103种,各站位种类数平均值为11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328,AMBI平均值为1.739,M-AMBI平均值为0.538。各站位种类数与有机碳、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各站位AMBI与硫化物、盐度、石油类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各站位多样性指数H’和M-AMB值与硫化物、石油类、有机碳、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环境风险评价
陈凯 黄智伟 陈艳梅 陈然 吴昊
   2019, 41 (2): 121-129.  
摘要104)      PDF (3080KB)(492)    收藏
利用BCR四步分级提取法分析三沙湾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r、Co、Ni、Cu、Zn、Pb ) 不同赋存形态的含量,阐述了重金属赋存形态与其环境因子关系,并采用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法(RSP )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环境风险程度。结果表明,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其他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重金属Co、Ni、Cu、Cr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b与Zn呈显著正相关,有机碳与Co、Ni、Cu、Cr、Z n 呈显著正相关。评价结果显示Pb总体表现为中度污染,具有中等环境风险,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到轻度污染,环境风险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DNA条形码在厦门湾鱼卵和仔稚鱼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林君卓 吴昊 陈凯 杜庆红 黄智伟 黄昆 王鑫煌 陈然 郑连明
   2018, 40 (5): 340-348.  
摘要139)      PDF (2557KB)(642)    收藏
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采集的厦门湾鱼卵、仔稚鱼样品进行DNA 条形码分析。获得鱼卵、仔稚鱼的COI 基因序列27 条, 共鉴定种类11种,全部鉴定到种,隶属于4目9科11 属。在系统进化树的分析中, 同一种类的不同个体都聚在一支, 所有物种都分别聚为独立的一支, 这些物种都能有效地区分开来,说明利用COI基因可以进行有效的仔稚鱼物种鉴定。同时获取11种鱼类浮游生物高清图像,并描述其甄别性的形态特征。以上结果表明, 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 条形码可以实现鱼卵和仔稚鱼的物种鉴定, 且较多能鉴定到种的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安海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杜庆红 陈凯 黄智伟 王鑫煌 陈然 林君卓 王键
渔业研究    2018, 40 (1): 42-52.  
摘要145)      PDF (1850KB)(533)    收藏
根据2016年5月(春)、8月(夏)、10月(秋)和2017年2月(冬)在安海湾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安海湾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共鉴定6门68属139种,其中蓝藻5属5种,裸藻2属3种,绿藻4属8种,金藻1属1种,甲藻11属17种,硅藻45属105种。浮游植物种类以广布种为主,有较多淡水性种类存在。小环藻(未定种)、中肋骨条藻、菱形藻(未定种)、直链藻(未定种)、簇生布纹藻和聚生角毛藻等是优势的种类,其中小环藻(未定种)和中肋骨条藻在各季度月均为优势种。各季度月浮游植物细胞平均数量分别为22.26×104、6.23×104、10.61×104和54.21×104 cells/L,四个季度月平均为23.33×104 cells/L。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64。晋江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站位在低潮和高潮时浮游植物数量和多样性指数等变化大,裸藻和栅藻等耐污性种类数量相对较多。安海湾湾顶淡水对部分区域浮游植物有较大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的变化表明安海湾浮游植物群落不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福建安海湾五种重金属和砷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陈艳梅 黄智伟 陈凯 吴昊 张钒
   2016, 38 (3): 219-229.  
摘要97)      PDF (1498KB)(710)    收藏
据2014年5月和8月福建安海湾9个站位的调查资料,分析海水、水中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等5种重金属和类金属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评价湾内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海水分布从湾顶往湾内和湾口逐渐降低,以湾顶值最高;水中悬浮物Cu、Pb、Zn、As、Hg含量以AH5站最高,Cd含量以AH6站最高,并向周边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含量从AH5站向湾内及湾口逐渐降低。部分站位海水和沉积物中Cu、Zn含量相对偏高,Pb、Cd、As、Hg含量均符合海水及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第一类要求。安海湾海域不同介质中悬浮物的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次之,海水的含量最低。水中悬浮物8月含量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远大于5月,以AH5站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强,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元素为Cd和Hg;表层沉积物以AH1、AH5站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稍强,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元素为Cd、Hg次之。安海湾海域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陆源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成为主要来源,本研究为安海湾海域生态环境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厦门湾陆源入海排污口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光吸收特性及荧光光谱研究
吴昊 刘四光 陈岚 张钒 王键 黄智伟 陈凯
   2014, 36 (1): 71-77.  
摘要145)      PDF (4413KB)(1001)    收藏
本研究在厦门地区选择4个陆源入海排污口DL(埭辽),XL(杏林),TA(同安), XA(翔安)及其相应邻近海域,在2009年8月、2010年5月及2010年8月,共组织3个航次,对排污口及相应的邻近海域水体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开展调查。排污口站位水体CDOM的吸收系数a(355)介于2.84~15.91 m-1,平均值为7.85 m-1;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CDOM的吸收系数a(355)介于0.47~12.50 m-1,平均值为1.54 m-1。CDOM吸收系数ag(355)与COD浓度的线性函数相关性(R2=0.745)优于CDOM吸收系数ag(355)与BOD5的相关性(R2=0.629)。同时,通过PARAFAC方法对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EEMs)的研究中,识别出的W2组分在天然水体中鲜有检出,它与“X”组分定相似,可能作为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的一个特征荧光吸收组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